什麼是環境、社會與治理(ESG)?

ESG 是什麼?

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的意思與定義

  • 環境(Environmental)
  • 社會(Social)
  • 治理(Governance)

ESG 是英文的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與治理(Governance)縮寫。這一組指標主要用來衡量企業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努力和表現。許多公司和投資者會依據這些指標來評估企業的永續經營能力和潛在的投資風險。

ESG 的概念與起源

ESG 的概念起源於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簡稱SRI),隨著全球化和氣候變遷的問題加劇,ESG逐漸成為企業和投資者的重要考慮因素。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提供了一個框架,以解決包括貧困、飢餓、健康和教育在內的解決方案。

ESG和SDGs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在強調環境保護、社會公正和良好治理的重要性方面。透過採取ESG原則,企業不僅可以改善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表現,而且還可以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環境(Environmental)

環境(Environmental)指的是評估企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責任。這是一套用來衡量企業環境永續性的指標,包括例如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的使用、水資源管理,以及有害和無害廢棄物的排放和處理。

大世科自民國85年起就開始實施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並推動多項節能措施:

節能減碳措施為減少紙張使用,我們優化了電子文管簽核系統,並推動電子化檔案傳遞替代傳統紙張辦公。
溫室氣體盤查和管理依循ISO 14064-1的查證規範,每年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以追蹤我們的減排成效,並保持透明度和負責任,公開揭露溫室氣體盤查的結果和減排的進度。
能源使用和物料回收空調設備進行定期的保養和清洗,提升設備的運行效能並減少設備負載,從而節省能源。並將傳統的燈管式 LED 替換為LED平板燈,以實現更好的節能效果。另外,將報廢的設備及零件轉售給資源回收廠商,不僅促進了資源的循環利用,也為減少廢物並支持可持續的資源管理做出了貢獻。
大世科在環境(Environmental)方面的努力

社會(Social)

社會(Social)指的是評估企業與其員工、客戶、供應商,以及所營運社區和更廣泛社會的關係。這包括了員工的福利、薪資、多樣性和包容性,以及健康與安全的工作環境。同時也考慮到企業如何保護客戶資料和隱私,以及企業對社會和社區的貢獻,例如慈善捐贈和社會影響項目等。

大世科積極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並持續照顧員工的健康,以及參與不同的公益活動:

員工福利與健康全體員工投保團體保險,並定期舉行消防演練和工安教育訓練,強化員工緊急應變和自我安全管理能力。
職場多元化與平等尊重多元背景的同仁,提供更友善的工作環境,如設置哺集乳室。薪資方面實施男女同工同酬,提供平等晉升機會,女性職員平均占比為30%,處級以上女性高階主管比例達20%。
社會責任與公益捐助關懷國內弱勢偏鄉學童,推動同仁參與公益活動,並提供志工假獎勵。
大世科在社會(Social)方面的努力

治理(Governance)

治理(Governance)指的是評估企業內部的治理機制、經營道德、風險管理,以及對永續發展的承諾和實踐。這包括董事會的組成、高階主管薪資與公司績效和股東利益的比例是否相符,以及股東的權益和保護。此外,也會評估企業是否遵守相關法律和法規,包括財務報告、勞基法,以及其他適用的規範。

大世科在治理方面非常重視誠信正直的經營理念,並推動許多措施:

誠信經營政策與實施制定並通過董事會的誠信經營政策,建立不誠信行為風險評估機制以及防範方案,以及明確的作業程序、行為指南以及違規的懲戒和申訴制度。
資訊揭露在公司網站和公開資訊觀測站揭露誠信經營守則內容及推動成效。
檢舉制度建立具體的檢舉及獎勵制度,提供便利的檢舉管道和保護檢舉人的措施。
大世科在治理(Governance)方面的努力

ESG 和 CSR 的差別

ESGCSR
重點環境、社會和治理公益慈善
範圍較廣,涵蓋三個不同的領域較窄,通常以社區參與為中心
一致性融入業務策略和財務分析通常與核心業務策略分開
衡量標準標準化指標,且可量化標準化程度較低,可能無法量化
報告通常包含在財務報告中通常在獨立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
投資者焦點高,因為對長期永續性有可衡量的見解較低,可能與財務績效沒有密切聯繫
規定強制報告趨勢日益明顯自願或不太嚴格的法規
ESG 和 CSR 的差別比較表

ESG

ESG 重視的是企業在環境保護、社會關係和企業治理三個方面的表現。透過廢物管理、能源效率和減少排放來保護自然環境,維持與管理與員工、供應商、顧客和社區的關係來促進社會福祉,並以健全的企業制度來實踐公司對投資者的責任。

ESG 經常被整合在企業的財務分析和投資決策中,有助於長期的投資回報和風險管理。此外,由於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需求,ESG報告日益成為必要,以提供公司在這些重要方面的表現資訊。

CSR

CSR 指的是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主要是幫助公司對自身、利害關係人和大眾承擔社會責任。一般常見的有企業公益慈善、志工服務、社區參與等活動,並被視為公司對社區和社會的貢獻。CSR活動往往被視為與核心業務分開的,因此無法像ESG那樣融入公司的營運策略與決策流程中。

CSR的報告可能不太標準化,一般會在獨立的企業社會責任或永續發展報告中呈現,而非財務報告中,因此投資者可能不會像評估ESG指標那樣嚴格審查CSR活動和成果。

為什麼 ESG 對上市上櫃的企業愈來愈重要?

  • 遵守政策法規
  • 影響投資決策
  • 氣候變遷
  • 消費者意識
  • 供應鏈管理

遵守政策法規

隨著各國政府越來越重視永續和社會責任,我國監管機關也陸續推出更多與ESG相關的法律和規定。金管會在2023 年開始要求資本額20億以上的上市櫃企業必須編制和申報永續報告書,而 20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則是在2025 年前要完成。另外,上市櫃公司在 2027 年前必須完成「溫室氣體盤查」。

一系列的法規不斷地實施,因此 ESG 對於台灣上市櫃的企業來說變得非常重要。

影響投資決策

ESG分數或評級已經成為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的關鍵考慮因素之一,因為 ESG 的表現愈好與企業的長期成功和風險管理能力有關。

隨著更多的ESG(環境、社會、治理)相關法規被實施,企業違反這些法規的風險也隨之增加。這不僅可能導致罰款和法律問題,也可能嚴重影響到企業的品牌形象和長期經營。因此,ESG 的評分或評級漸漸成為投資人在投資前所考慮的因素之一。

氣候變遷

近年來因全球暖化加劇嚴重,各國紛紛出現破紀錄的高溫以及致災性暴雨,為了避免情況不斷地惡化,人類必須近年來因全球暖化加劇嚴重,各國紛紛出現破紀錄的高溫以及致災性暴雨,這些天災可能對企業造成重大損失,例如資產損失、供應鏈中斷和運營成本增加等。

為了避免情況不斷地惡化,人類必須針對氣候變遷採取積極的行動,透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企業不僅可以遵守法規,滿足投資者和消費者的需求,還可以管理風險,節約成本,促進創新,並提升其品牌和社會價值。

消費者意識

企業除了對環境與社會做出貢獻之外,在內部經營上,企業也需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來保證其經營的效率和永續性,創造一個正面、負責任的組織文化。

隨著社交媒體和其他平台的普及,消費者現在有能力集結力量,對企業的不負責任行為提出質疑並要求改變。例如企業如果忽略員工的權益或工安,而造成員工罷工等情形,可能導致消費者對於企業的印象變差,進而影響其商業表現和市場地位。

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是企業的重要核心,特別是製造業,從原料的採購到生產過程,再到產品的運輸與銷售,每一個步驟都可能產生碳排放和其他環境影響。這些活動不僅可能導致過量的碳排放,還可能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對全球氣候帶來嚴重後果。

因此,改善供應鏈管理非常重要。透過採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廢物,以及選擇更環保的運輸和包裝方案,企業不僅能降低碳排放,還能符合即將實施的「溫室氣體盤查」政策。遵守這些新的規定不僅是法律要求,還可能對企業在經濟和品牌形象方面帶來積極影響。

ESG 相關法令資訊

臺灣證券交易所在 2021年公告「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食品、化學、金融業,或實收資本額達新台幣二十億元以上,但未達五十億元,需依照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RI)的通用準則、行業準則及重大主題準則來編製「永續報告書」,並揭露公司所鑑別的經濟、環境和社會重大主題與影響。符合條件的上櫃公司應在每年的六月三十日前完成永續報告書的申報。

年分內容
2020年金管會發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強化ESG資訊揭露。
2023年實收資本額達 20 億元的上市櫃公司需編製永續報告書
實收資本額達 100 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及特定行業需完成碳足跡盤查
2024年實收資本額 20 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需編製永續報告書
實收資本額達 100 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及特定行業需完成碳足跡查證
2025年實收資本額為 50 至 100 億元的上市櫃公司需完成碳足跡盤查
2026年實收資本額 50 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需完成碳足跡盤查
2027年全部上市櫃公司需完成碳足跡盤查,範圍與財務報表一致。
實收資本額 50 至 100 億元的上市櫃公司需完成碳盤查證
2028年實收資本額 50 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需完成碳足跡查證
2029年全部上市櫃公司需完成碳足跡查證,範圍與財務報表一致。
ESG 相關法令資訊

永續報告書

永續報告書是由 CSR 報告書發展而來,CSR 報告書又稱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是公司或組織為了向利害關係人展示其在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和成就而編制的報告。

近年來因全球的永續趨勢,金管會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更名為「永續報告書」,更加強調長期的環境、社會以及經濟方面的可永續性,並與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相契合。

碳足跡盤查

碳足跡盤查(Carbon Footprint Inventory)對一個組織或產品全生命周期內所產生的直接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進行系統的計量和記錄的過程。

從原料採集、生產過程、運輸、使用階段,到最終的廢棄物處理都納入碳足跡盤查的內容,通常會遵循特定的標準和方法論,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ISO 14064標準,或者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

碳足跡查驗

碳足跡查驗(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指的是一個獨立的第三方來驗證企業所聲稱的碳足跡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的過程,目的是為了確保報告中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遵守相應的計量和報告標準,並且是透明和可信的。

碳足跡查驗有助於增加利害關係人對組織碳足跡報告可信度的信心,也是某些碳交易市場、碳稅制度或碳抵消項目所需的。

結論

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已成為衡量企業永續發展與負責任經營的關鍵標準,不僅能顯示出企業如何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改善社會責任,並實施有效的內部治理,還深深影響著企業的投資吸引力與法規遵守。

E: 環境企業透過節能減碳、有效利用資源、減少廢棄物等措施,顯示對地球環境的承諾。
S: 社會透過保護員工權益、支持多元與平等、參與公益活動等行為,增強其對社會的正面貢獻。
G: 治理良好的企業治理包括透明的經營政策、風險管理機制,以及積極回應股東與利害關係人的期望。

隨著2023年台灣實施新的ESG相關法規,例如永續報告和碳足跡盤查的要求,企業現在必須將遵守ESG標準視為法律義務之外的長期戰略。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社會形象,也是對抗氣候變遷挑戰的關鍵。

工業4.0的技術,如智慧製造和物聯網(IoT)的應用,加上自動化和數據分析,提升了企業在監控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上的精準度,同時提高能源效率並推動環保生產流程。人工智能(AI)與機器學習更在預測及應對供應鏈中斷上發揮作用,尤其是在應對極端氣候事件所帶來的風險,這些進步不僅符合法規,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